English

> 正文

创想型音乐作品《东去西来》:展现音乐与数字媒体新互动

2018-10-22 17:53 来源:文汇报 
2018-10-22 17:53:27来源:文汇报作者:责任编辑:产娟娟

  作者:童薇菁

  日前亮相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青年艺术创想周”的《东去西来》展示了“数字时代”传统艺术门类的另一种表现方式。八部创想型音乐作品,以民族音乐为核心,融合了西方音乐元素,并加之以舞蹈、绘画、装置、影像、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呈现了多元艺术的和谐交汇。

  舞蹈家黄豆豆在《东去西来》中演绎了全新作品《镜·界》。上音数字艺术传媒学院供图

 “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运用数字技术手段,拓宽音乐、舞蹈、戏剧等传统艺术的表现空间,为艺术跨界融合发展提供方向与例证,让视觉工程师能和舞蹈家、演奏家一起同台‘表演’。” 《东去西来》的策划者、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媒体艺术学科带头人代晓蓉认为,新时代的舞台需要在传承中开拓创新,兼容并蓄,和谐共生,跨界融合将为舞台艺术带来崭新的生命力。

  数字媒体,为传统舞台提供更为庞大的想象空间

  舞蹈家黄豆豆在《东去西来》中演绎了全新作品《镜·界》,这是一部紧密结合弦乐、舞蹈和影像的跨界作品。舞台中央,特别设计了一个虚实并置的剧场空间,借助数字媒体的记录性,以及全息影像的即时性和沉浸感,加上艺术加工,黄豆豆在演出现场与两年前的自己一同起舞,实象与幻象之间产生了虚与实、有与无、自我与本我、现实与梦境的对位关系,作品的灵感正是来源于 “镜中影像”,诠释了对于 “我”的努力探寻。

  “与一般舞蹈表演不同的是,借助数字媒体,同样的作品呈现了厚重的时间质感,仿佛是创作者在与时间交流,与未来对话。”黄豆豆说,数字媒体为传统舞台提供了更为庞大的想象空间。

  “音乐是一种无界的语言,可以跨越所有的屏障,观众将在视觉、听觉的新型互动中体验文化交汇从何而起、向何而去的哲思境界。”为了使音乐得到视觉化的呈现,代晓蓉带领制作团队奔赴草原、湖泊、森林、古建筑村落以及城市取景拍摄,全部影像制作由上音数媒学院师生完成,画面纯净超然、震撼人心,犹如徐徐展开壮阔的天地画卷。

  东方与西方、多民族音乐元素的碰撞,让作品“不拘一格”

  《东去西来》的八部创想型音乐作品,以及“序”“间奏”和“尾声”,创作者来自中外不同地域、不同背景,最终呈现出“不拘一格”的艺术魅力。

  知名音乐人张旭儒创作的 《击节》,以云南佤族的圣物 “木鼓”为主要创作对象。对佤族人而言,木鼓是 “通神之器”,是生命的想象。创作者还在人声中融入阿尔泰山地区原住民族所特有的歌唱艺术“呼麦”,与质朴粗犷的木鼓声、多媒体影像间交相呼应。

  新疆音协主席、上海音乐学院研究员努斯勒提创作了《梦回》。努斯勒提说,坐落于丝绸之路上的龟兹是中国与世界和平交往的象征,很多人都在研究它的文化现象。此次,他利用竹笛、笙、手鼓、琵琶、竖琴、弦乐等民族器乐和西方经典器乐 “刻画”了他心中的龟兹。《对话》极富象征意义,风格迥异、个性鲜明的女子四重唱与蒙古族传统乐器马头琴演奏相结合,以无字歌形式呈现现代音乐与原生态音乐的交汇。

  《景象》则是其中一个非常独特的作品。英国实验影像艺术家史蒂芬·加里奥特从东西方不同的视角来看地球的风景,中外器乐将与影像形成巧妙互动,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感受,探讨“我们是谁,我们该走向何方”的主题。(童薇菁)

[责任编辑:产娟娟]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