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话剧《成兆才》留下来
——在话剧《成兆才》二改研讨会上的发言
李法曾(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
承德话剧团的大部分戏,我都看了。话剧《成兆才》是一部优秀的作品,令人难忘。“留下来”,是我对这部戏的期许。粗制滥造之作,往往经不起推敲;好戏才应该留下来,能够留下来。就像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作品虽然不多,但质量精益求精。他的代表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在舞台上久演不衰,今天仍为观众所津津乐道。
话剧《成兆才》,我看了三遍,不禁想起《风雪夜归人》和《网子》。与不少话剧作品相比,《成兆才》更贴近生活,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突出、可信。看得出,经过打磨提升,这一版有所改进,效果较好。我对评剧比较了解,年轻时看过很多名角儿的戏。今天再看《成兆才》,听到里面的评剧唱段,有种亲切之感。
话剧《成兆才》的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如下:第一,舞美布景设计简约精炼,把后台的繁杂、热闹气氛表现出来了。第二,戏曲唱段恰到好处,为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服务。戏曲演员功夫细腻,能够较好地融合在话剧舞台上。这一点,我非常赞赏。第三,剧本贴近生活,人物形象逼真,生动描绘出了戏班在旧社会的生存状态。一些台词,如诗一般,明白如话又寓意深刻。例如,“落子是咱碗里的饭,落子是咱菜里的盐,落子是咱苦中乐,落子是咱愁里的欢”。剧情不愠不火、娓娓道来,给人舒服之感。第四,结尾比较巧妙,结束在《杨三姐告状》的唱词中,充满美感,耐人寻味。
值得一提的是,全体演员都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一些演员年纪大了,演这部戏有点吃力,但经过努力,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看戏过程中,除了看主要演员,我还经常观察群众演员。在话剧《成兆才》中,所有演员都在认真演戏,都在人物状态之中。对待表演,这种严肃认真的态度值得尊敬。接下来,话剧《成兆才》将在国家艺术基金的滚动资助下,进入“二改”阶段。提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第一,序幕中场子被砸后,其他人都灰心丧气,成兆才说“砸得好”。起初,他觉得大家失去了饭碗,比较沮丧。可是转念一想,这对落子戏来说,或许将是新的开始。这里,有一个判断、思考的过程。个人建议,“砸得好”三个字起初是小声说,之后开始跟众人大声说,但不要喊。
第二,第一场中,成兆才听到妻儿离世的噩耗,不应该一下子晕过去,而是有一个从不相信到确认再到悲痛的过程。这样,才符合生活真实。
第三,第三场中,师父任德贵回老家前有句台词“临走,师傅想最后再唱两句落子”,演戏的痕迹比较明显。建议改成“师傅一辈子,是离不开落子啊”,然后开始唱,这样就自然了。
第四,第四场中,大师兄姚金花要离开,把合同给成兆才看,成兆才的反应不够细腻。任小山顶替姚金花演戏时,成兆才和其他观众从不相信到相信的过程,应该演得更清楚些。随着任小山的表演,观众从质疑到认可,应该有一种心理变化。
第五,任小山唱得不错,但脸较大,希望化妆时把片子再往里贴一点,人会显得瘦些,这样更漂亮。
瑕不掩瑜。话剧《成兆才》是一部非常好的戏,希望能够留下来,越改越好,多多演出!
(光明网记者李姝昱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