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 倩
克里斯蒂安娜·帕托肩背一管加利西亚风琴,吴彤手持一支唢呐,“试探”与“寒暄”后,两种乐音交汇出一段《在那遥远的地方》的经典旋律,来自欧亚大陆两端的吹奏乐器的“对话”竟出人意料的和谐。把不同的文化放置在同一语境中交流碰撞,是著名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组建丝绸之路乐团的心愿所在。昨晚,在马友友的带领下,这个三次斩获格莱美大奖的乐团来到保利剧院,为第二十一届北京国际音乐节闭幕音乐会拉开序幕。
打击乐居于中央,提琴与吹管乐器分列两侧,12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乐手先在“云南”落脚,吴蛮珠玉滚地般圆融而清亮的琵琶声里,雷佳载歌载舞,唱起了当地的藏族民歌《美人》。随后,乐手转道《西班牙》,途经《被围城的世界》,又至《波斯》,最后踏上了吴彤以笙引领的《水路》。正如丝绸之路乐团的名字一般,音乐会的上半场曲目连缀起了丝路古道的沿线风情,是一段五光十色的奇异旅程。乐团演奏时那种沉醉而纯粹的快乐极富感染力,每曲结束,全场都是热烈的喝彩声。
“二十年来,我在全世界找到了很多非常优秀的音乐家。”马友友说。2004年,马友友曾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上举办个人独奏会,并获颁当年的“年度艺术家”奖,“十四年后,我带着许多朋友们回来了。我们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找到了彼此的契合点。了解是一切的基础,我们只有彼此了解、知己知彼,才会有信心,才会互相尊重,也才有了合作。”
音乐会下半场,已任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委员会主席的指挥家余隆第一次在本届音乐节上执棒,他与杭州爱乐乐团接力上场,吴蛮和马友友再次登台,共同奏响了作曲家赵麟的新作《琵琶、大提琴与管弦乐队协奏曲“逍遥游”》。这首乐曲的灵感,正是来源于庄子名篇《逍遥游》中物我两忘、闲适自得的意象。赵麟用三个乐章,回望遥远无垠的先秦和洒脱风流的魏晋,接着一跃进入当代,在奔突迅疾的节奏中继续追寻心灵的自由。当马友友琴弓一挥、吴蛮双手急停时,乐团的演奏也极富张力地骤然停歇,掌声瞬间席卷了整个剧场。艺术家们多次谢幕,音乐会在观众一次高过一次的欢呼中落幕。
快评
“中国概念”的“新”路
开启于“新国剧”《霸王别姬》,落幕于脱胎自庄子哲思的《逍遥游》,短短两周时间,以“乐汇中西,时代新声”为主题的第二十一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献上了21场精彩演出。许多观众都留意到,比起往年,音乐节上的中国元素更多了。
其实,自1998年创立以来,从最初形式新颖的民乐音乐会和交响戏曲到后来独立划分出“中国概念”的板块,北京国际音乐节一直关注着中国音乐家自己的声音。叶小纲、陈其钢、谭盾等许多中国作曲家在这方舞台上举办个人专场音乐会、首演最新作品,《狂人日记》《夜宴》《白蛇传》等一大批歌剧通过音乐节回归国内视野或走向世界舞台。今年,北京国际音乐节的艺术总监一职首次轮换,从余隆交到了年轻的邹爽手中,但对“中国概念”的坚持没有丝毫动摇,甚至比之前做的还要更为先锋彻底。
2016年,陈士争的《霸王别姬》首次上演,因为对传统戏曲演出形式所作的改变太过前卫,还一度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北京国际音乐节不仅再度请回了《霸王别姬》,还把它作为今年的开幕大戏,与陈士争的另外一部作品、全英文版音乐剧《赵氏孤儿》并称为“无问东西·姊妹篇”,“年度艺术家”大奖也颁给了陈士争,肯定了他把“中国传统经典文化与西方艺术结合”的“无限想象力”。“我们当然知道陈士争导演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余隆毫不避讳地直言,“为什么有争议?因为他厉害。中国文化走出去就必须要有国际视野,要把中国故事讲给世界,让大家明白中国文化到底是什么。竞争力永远来自想象力和好奇心。”
今年34岁的邹爽与余隆当年创立北京国际音乐节时,恰好是同样的年纪。到底什么才是“中国概念”?它指的是中国本土题材还是中国艺术家的创造?显然,邹爽更偏向后者。“只要是我们发出的声音,甚至是世界艺术家在中国舞台上留下的声音,都可以是‘中国概念’。”在国外留学工作十几年,邹爽也亲眼目睹着西方艺术发展到瓶颈。与许多为自己提供了“巨人肩膀”的前辈相比,邹爽觉得,当代中国的青年艺术家不再需要用外显的符号来证明自己,他们更能站在平等的国际化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和西方都在面对一个共同的挑战,就是怎么吸引更多的观众。”
自从2012年因《诺亚的洪水》第一次接触到音乐节,几年间,邹爽新锐的视角与诠释方式“像风一样”改变了音乐节的思维:红馆成为了新的歌剧地标,“沉浸式”成为人们越来越熟悉的观演体验。今年,邹爽执导、青年旅美音乐家王斐南作曲的《奥菲欧》大胆重构了蒙特威尔第几个世纪前的古老版本,把它化作了一场奇妙的婚礼,观众端着“香槟”、拿着“份子钱”穿行在“酒会”里,本该正襟危坐的歌剧,充满了躁动和时尚的活力。在邹爽看来,这样的尝试,同样是中国艺术家赋予经典的解读,是“中国概念”的另一层含义所在。
在昨天下午举行的大师课上,马友友还亲手指点了一个小姑娘的大提琴弓法。此外,音乐节与腾讯艺术、库客音乐、爱满地古典音乐频道、新浪微博等平台共同推出了线上直播,让许多无法亲临现场的观众也不留遗憾。
“我经常被人问到,作为一个非常年轻的艺术总监是什么感觉。”邹爽说,“我在音乐节学到了太多东西,不仅是对‘中国概念’的延续,还有对古典音乐的传承。”因此在今年的节目安排里,我们不仅看到了《霸王别姬》《赵氏孤儿》《奥菲欧》《切肤之痛》等一系列新锐独特、被中国艺术家和中国舞台赋予了全新解释的剧目,齐默尔曼、布赫宾德、帕沃·雅尔维、马友友等大师和英国爱乐乐团、苏黎世市政厅管弦乐团、丝绸之路乐团等名团的身影同样没有缺席。“今年是北京国际音乐节的第21个年头,21这个数字在西方文化里很特殊,它代表着‘永远年轻’,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未来,邹爽将把音乐节带往何方,值得所有人的期待。(高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