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海鸥 黄秋霞
中国传统戏曲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一直是广大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自20世纪80年代起,观众流失且年龄结构老化、影响力降低、传播方式滞后低效等问题也相继出现。今天,随着娱乐形式更加多元,以剧场演出为主要传播方式的戏曲面临严峻考验,亟须做出突破。
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推进戏曲传播与普及?日前,来自全国各地的戏曲名家、直播平台代表以及行业主管部门代表,围绕“戏曲传承与网络直播”进行了深入探讨。
对于戏曲,传播和传承同样重要,如果不能吸引年轻人,发展必然受限。“文化领域有许多优质内容,但缺少优质传播,尤其是当下基于新媒体的传播。在戏曲领域,问题尤其突出。”面对进剧场的观众日益减少的现状,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陆先高说,“网络直播与传统戏曲结合,既能拓宽传统戏曲传承传播的渠道,又能丰富网络直播的内容、提升网络直播的内涵,更能有效扩大传统戏曲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年轻人中的影响力,可谓一举多得。”
胡文阁、邵天帅等4位京剧、昆曲、评剧、河北梆子演员登陆一家直播平台,吸引了62.7万人次观看;知名京剧演员王珮瑜更是在直播平台上迅速圈粉;光明日报、光明网在今年“青春遇见戏”系列直播活动中,对京剧、山东梆子、川剧、沪剧、淮剧、豫剧、四川清音等十几个地方剧种进行了网络直播,累计观看量达1000万人次……戏曲演员频繁亮相互联网直播,经常就会吸引数十万、上百万网友,人气很高。“舞台上的传统文化离不开票房支撑,更离不开人气的聚集,而网络直播为传统戏曲文化注入了新鲜的传播血液。”北京市曲剧团团长孙东兴感慨。
“从2015年开始,酷狗有意识地把传统戏曲进行数字化转录,建立起戏曲专区,涵盖了粤剧、昆曲、京剧、黄梅戏、豫剧等10种传统戏曲,包括198个戏曲大师、1万多个戏曲曲目,每天播放量达10万次以上。”酷狗音乐宣传总监方圆对此表示惊讶,“真没想到网络直播和戏曲结合后,能迸发出如此热烈的火花。这说明古老戏曲在现代仍有强劲的生命力。”
比起传统的舞台演出或电视转播,网络直播有着独到优势。中国评剧院院长侯红说,网络媒体传播基数非常大,受众广、传播快;此外还打破了时间、地点的枷锁,不拘泥于时间先后、人数和场地大小,能在电子产品上随时播放、回看,十分自由。再者,网络直播的内容十分丰富,演员的排练是怎样的,服饰、化装有什么学问等台前幕后的方方面面,都能链接到多平台上展示、互动。“这样不仅能大幅促进宣传推广,观众的反馈意见还利于提升品质,让艺术更好地服务人民、让观众检验。”侯红说。
不过,戏曲携手直播也必须注意一些问题。“快餐文化没有足够内涵,年轻人的关注会迅速递减,但对传统文化的渴求会自觉回归。”侯红说,因此不能为了吸人眼球而过于娱乐,甚至违背原则,扭曲戏曲的内涵和灵魂,只有尊重艺术规律,才能营造利于戏曲健康发展的传播格局。“走进‘秀场’时要注意尊重艺术规律,保持戏曲本色,保持敬畏之心,同专家、名家探讨,立足实际,协调多方资源。”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秦文说。
面对戏曲的数字化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方圆表示,传统戏曲在与网络直播的融合中,既不能浅尝辄止,也不能因依附网络而改变自身的精神内核,而应将二者有机结合,让传统戏曲文化吸收数字基因。中国传媒大学戏剧戏曲学教授杨燕表示,“以前,艺术院团、教学研究机构和新媒体传播平台这三方面常常各自为政,以后则需要合作、交流、交融,只有携起手来形成合力,才能在传统戏曲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取得更多成绩。”
“作为戏曲工作者,我们要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积极主动和新媒体融合,发展共赢。”河南豫剧院党委书记汪荃珍说。(郑海鸥 黄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