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地人
女歌手VaVa拒绝领奖,无疑是这段时间,国内音乐圈最热门的话题。
歌手VaVa
这个事情的起因,是因为在上周的“全球华语金曲奖”颁奖典礼现场,VaVa在登台领奖后说:“这一次是我见过最乱的颁奖典礼,我希望下一次能够专业点,不然这种奖不要也罢。”这番言论直接将自己和全球华语金曲奖这个颁奖礼置于舆论的火山口。
艺人该不该拒绝领奖?
不出意料,舆论风向很快就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一派觉得VaVa很酷、很耿直;另一派则觉得作为公众人物不应该在舞台上硬杠主办方,而是应该在适合的时间和地点,与组委会私下沟通。
而在中国音乐颁奖礼历史上,最“著名”的拒绝领奖事件,恐怕就是田震在2001年“中歌榜”颁奖礼上,因为不满主办方的暗箱操作,愤而摔话筒离场的事件。
但这次VaVa的拒绝领奖,则和奖项分配的公允问题无关,她主要“诉求”的方向,还是因为艺人接待和组织工作的混乱。
两位歌手都是个性艺人,但纵观流行音乐产业更为发达的欧美地区,个性艺人很多,但那边的音乐颁奖礼,虽然有艺人在领奖后,暗怼自己的竞品,在公共的舞台表达自己的私怨,也有艺人因为没有得到某颁奖礼的垂青而在各种渠道表达自己的醋意,但还真是没有发生过艺人上台后,直接质疑奖项组委会的事情。
所以,艺人在台上拒绝领奖,固然有个人情绪管理层面的问题,但从中外对比的例子来看,是不是奖项同样也有问题呢?
竟然还有三个“金曲奖”?
如果不是VaVa的这个拒绝领奖事件,很多人恐怕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全球华语金曲奖”的存在。甚至就在事件发酵后,还是会有人把“全球华语金曲奖”,误当成了中国台湾地区那个著名的“金曲奖”。
“全球华语金曲奖”既是一个新的奖,也是一个旧的奖。这个表述听起来很奇怪,但也恰恰说明事件背后的复杂性。
“全球华语金曲奖”的创始人,是香港著名填词人向雪怀。2008年,他和广东媒体人游威一起创办了一个名叫“华语金曲奖”的颁奖礼。不过,在2018年年初,因为游威一次个人事件,导致向雪怀与游威终止了这个奖项的合作。但因为“华语金曲奖”原有的归属权和注册等问题,所以向雪怀最终以“全球华语金曲奖”的名义,“继承”了“华语金曲奖”这个奖项。而关于两个奖项的纷争,至今仍在继续。因为以游威为主导的“华语金曲奖”同样存在,并且还将在下个月,会于武汉举行颁奖礼。所以,“全球华语金曲奖”和“华语金曲奖”,既是一个奖,又不是同一个奖,但它们归根结底,却都不是台湾地区的那个“金曲奖”。因为,即使已经创办十年,“华语金曲奖”依然还是没有行业的影响力,依然要靠对岸的“金曲奖”三字,才能获得一些认知度。
而从这个奖项内部的分裂,恰恰也说明国内音乐颁奖礼的现状:只是被当成了一个商业品牌,而不是一种真正音乐专业层面的荣耀。
什么才是合格的音乐奖?
音乐颁奖礼的出现,也是欧美音乐产业体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而不同的音乐颁奖礼,因为主办方背景的不同,也有着各自不同的属性。但到目前为止,即使有很多数量的音乐颁奖礼,但大体都逃不过以下几种属性:
一种是业内专业评审奖。这个系列的代表,就是我们熟知的“格莱美”。作为美国国家录音艺术与科学学院的一个项目,“格莱美”历来邀请的评委都是音乐行业的从业人员参与,这也决定了这个奖项在音乐技术方面的专业性。
另一种就是数据奖。这个系列的代表,就是“公告牌”。无论是Billboard Hot 100(单曲榜),还是Billboard 200(专辑榜),“公告牌”就是一切以数据为准绳。而这数据既包括唱片的销售,也包括电台的播放次数,近几年也同样计入了流媒体的信息。加上另一个以歌迷票选为核心的“全美音乐奖”,这两个奖项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切以市场的数据反馈来体现谁是赢家,也可以算是最直观的流行指标奖了。
还有一种就是像“全英音乐奖”这样的复杂型音乐奖。“全英音乐奖”虽然也有音乐行业体系内的专业人员,但它还在这个基础上,加入了销售代表、电台DJ、媒体人员、唱片公司工作人员等群体,更全面的音乐行业人士构成,来体现音乐品质与商业的平衡性。
但无论什么类型的音乐奖,有一点却很重要,那就是奖项设置必须具有合理性、精准性和排他性。比如像“年度最佳专辑”“年度最佳单曲”“年度最佳女歌手”“年度最佳乡村男歌手”等等奖项,就都是在时间、性别、音乐类型等层面,做出了同切面排他性的界定。
这样,才是一个音乐颁奖礼的专业度。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音乐奖?
至于“全球华语金曲奖”和“华语金曲奖”一样,都标榜是“华语格莱美”,但从奖项设置这一点来看,就知道它有多么不专业。
比如“殿堂歌手”“钻石金针奖”“最具探索精神作品”“最广泛点击K歌”“善德风尚奖”“年度平台卓越推荐奖”“最具进取精神奖”等等奖项的设置,很容易让人一头雾水。这些奖项的适用性太宽泛,这样的奖项设置,让人想到“巧立名目”这个成语。
许志安获得了“最受全球媒体关注男歌手奖”,奖项从逻辑上就有很多解释不通的地方。不可否认许志安是一个好歌手,但怎么忽然就被全球媒体都关注了呢?这种奖项对很多得奖的歌手来讲,拿起来都会惶恐不安的。
这恰恰是国内音乐奖一直以来被诟病的原因,甚至还因此出现了分猪肉、分蛋糕这样的“评价”,“全球华语金曲奖”只是在这个阶段,又一次将这些问题最大化了而已。
音乐颁奖礼折射的是一种行业生态,需要各方面的平衡。音乐人和团队想要奖项,赞助商又希望有明星、有话题、有热点。以明星红地毯和商业拼盘演唱会的形式办颁奖礼,最终导致的是国内音乐奖项影响力与公信力的严重缺失。既不能推动音乐产业和潮流的进步,甚至连个像样的总结都不能体现。
即使是从生意的角度在商言商,现在的音乐人和赞助商对于音乐颁奖礼也是短视的。如果歌手和唱片公司,都能“放过”音乐颁奖礼,让音乐奖项能够自然成长、独立颁奖,或许更能推进音乐颁奖礼的发展。台湾地区的“金曲奖”,就已经做出了最好的榜样。遗憾的是,整个华语流行音乐产业,目前为止,只有这一个“金曲奖”。(爱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