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土木
有个现象不得不提,如今一些“进校园”活动过于频繁,仿佛重视哪项工作就非得“进校园”,甚至如文明养犬知识普及、秸秆禁烧系列活动等一些与学校教育距离甚远的活动,也一窝蜂涌进校园。近日,有媒体报道,浙江杭州某区教育局的不完全统计显示,3年来,该区学校接到的各种与教育无直接关系的临时任务多达188件。
诚然,有些工作的确有必要走进校园,从娃娃抓起。例如,笔者曾参加过多次戏曲“进校园”活动,大多是当地文化部门和教育部门联手,将戏曲课作为学校音乐课的一部分或是作为兴趣课开展,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进校园”并非是一把万能钥匙,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可迎刃而解。凡事有度,过犹不及。“进校园”活动亦是如此,有些部门应该收起给学校“下指标、定任务”的错误做法,为“进校园”设置该有的标准,把那些违背教育规律的“进校园”活动拒之门外。毕竟,校园不是为了推进各项任务而存在,“从娃娃抓起”亦非一劳永逸的法宝。过多过滥的“进校园”活动不仅使学校头痛,给老师、学生、家长增加负担,成效也会适得其反。
一项工作推进得不够深入,或是某方面的任务没有实效,原因可能有多方面,并非冠以“进校园”就是一项长效机制,也非“从娃娃抓起”就能实现有效治理。相反,如果都以“进校园”名义,把“从娃娃抓起”当作一个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很难说不是形式主义在作怪。总之,面对一些棘手的问题,应认认真真分析其根本原因,解决主要矛盾,不要动辄拿娃娃说事,要还校园清净和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土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