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玥
安徽送来第一部黄梅戏小剧场作品、浙江送来第一部温州瓯剧小剧场作品,著名演员曾静萍带来了第一次导演的梨园戏《陈仲子》……第四届“戏曲·呼吸”上海小剧场戏曲节昨透露,将于12月5日至13日在长江剧场汇聚长三角乃至全国各地探索性戏曲小戏。经过3年积淀,上海小剧场戏曲节愈发成为全国戏曲院团首选的试验田和交流地。
本届小戏节共收到申报剧目25部,其中申报委约作品7部,申报展演作品18部。经专家评审,最终确定有京剧、昆剧、越剧、淮剧、瓯剧、黄梅戏、梨园戏等7个剧种8部作品,将在长江剧场的“红匣子”、“黑匣子”登场。这也是长江剧场重新开台后迎来的首届小戏节。开票首日,越剧《再生·缘》和梨园戏《陈仲子》的票即告售罄。今年,小剧场戏曲节将目光放在了“走出去”,这次展演期间,将有香港西九戏曲中心、韩国艺术总会等海外嘉宾现场观摩,与主创深入对话。
《玉天仙》剧照 主办方 供图
传统故事 现代叙述
小剧场黄梅戏《玉天仙》改编自《汉书·朱买臣传》,将女性视角融入到戏曲创作中,另辟蹊径地重新演绎了朱买臣休妻的故事。在编剧余青峰的笔下,崔氏有了自己原本的姓名玉天仙。崔氏离开朱买臣的真正原因,也并非观众以为的嫌贫爱富,而是不堪忍受朱买臣的沽名钓誉。不仅崔氏形象被颠覆,朱买臣的形象也有了新变化。今年7月,《玉天仙》作为唯一受邀中国剧目,参加在韩国首尔举办的第三届韩国戏剧节,并捧得最佳国际剧目奖。
来自南戏故里温州的实验瓯剧《伤抉》改编自兰陵王的故事,打破了传统戏曲线性的叙事结构,以心理叙事代替传统的情节叙事,充分运用电影蒙太奇手法,如倒叙、闪回等。该剧在兰陵王一系列的抉择中,引导观众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不忘初心,做回自己。实验越剧《再生·缘》自去年亮相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青计划”以来,还成为罗马尼亚锡比乌国际戏剧节 “中国代表团”首秀作品。新编京剧《青丝恨2018》则尝试用倒叙的手法,重新解构敫桂英与王魁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探讨的不再是负心汉该受到何等惩罚,而是回到原点去反思,一切因何而起,又因何导致了结局。
传统角色 跨界演绎
原创昆剧《长安雪》同样是去年艺术节“扶青计划”的委约作品。故事发生在晚唐,寒门书生李山甫居于终南山中,偶遇千年花妖罗娘,衍生出一段人间爱情故事。故事讲述情感而又不止于情感,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感情延伸到社会和人生问题,当代意味十足,又充满古典诗意。主创尝试在保留昆曲独特魅力的同时,适当融入默剧、相声等元素。《新乌盆记》是京淮合演的跨界剧目,剧中演员一人跨老生、丑、青衣三个行当,演绎不同的角色。
梨园戏《陈仲子》是著名演员曾静萍的导演作品,在尊重传统基础上,该戏做了大幅度的减法。作品通过碎坛绝食、半李三咽等场次,重现这个历史人物的人生轨迹,并为梨园戏传统艺术的返本开新作出新的尝试。戏中极简的舞台形式,与有些迂腐的仕子陈仲子暗自贴合,极具特色和意蕴。
传统剧种 主创年轻
来自南京越剧团的《僧繇》有着满满朝气,作品以传统戏曲的表演形式,呈现了南梁著名画师张僧繇“画龙点睛”之后的癫狂人生。张僧繇少年名满天下,在朝为官,历时20年绘画九重天佛卷,却一直未成。《僧繇》剧组从演员到编剧、导演、服装,大部分都是90后,编剧俞思含目前还是中国戏曲学院的一名在读研究生,这也是她的首部越剧作品。
《伤抉》的2位主演也都只有20多岁,主创团队平均年龄也不过30岁。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院长蔡晓秋表示,剧团一直关注着上海小戏节,去年就想带着《伤抉》来参加,但因为档期冲突,大家又多了一年时间打磨,今年呈现给上海观众,也更有底气。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谷好好表示,今年,小剧场戏曲节有了契合自己气质的专属剧场长江剧场,这里将成为推动上海乃至全国小剧场戏曲整体提升和发展的新起点。她说:“我们鼓励青年艺术家在尊重戏曲创作规律的前提下,用现代理念创作出有个性、顺应时代的戏曲作品,我们也会力推优秀作品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国际舞台,真正做到传承和发展中国戏曲的美学精神。”(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