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草原英雄,演绎时空对话
——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二改”专家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召开
光明网讯(记者 崔益明)“天上闪烁的星星多,不如我们草原的羊儿多。”这是上世纪60年代上映的美术片《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主题歌。11月15日,随着记忆中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在呼和浩特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音乐厅上演。演出现场,座无虚席,掌声不断,反响热烈。在演出过程中,观众们的情绪随着剧情的发展不断地升温,许多观众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秉承精益求精的态度、更上层楼的理念,11月16日,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组织专家、剧目主创团队召开“二改”研讨会,围绕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一改一演”的经验成果,以及接下来修改打磨的方向和要点进行了热烈探讨。
潜心打磨,收获赞誉
民族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由内蒙古艺术学院创排,以广为传颂的“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真实的英雄事迹为蓝本,将蒙古族的舞蹈艺术与民族音乐艺术及蒙古族服装、文化元素充分融入到舞剧的编创当中,再现龙梅和玉荣的英雄事迹。按照“聚焦于改、以改为主”的工作重心和“两改两演”的工作思路,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于七月中旬在北京组织专家召开了“一改”研讨会,对《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修改提高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会后,剧目主创团队根据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对作品进行潜心打磨,历时四个月,舞剧有了很大提升。此次演出则是“一改”后的“一演”汇报演出。
总编导赵明介绍,“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曾以多种艺术形式搬上舞台,内蒙古艺术学院巧妙地寻找到最佳切入点和表现方式——当代视角切入、多重空间转换、精神隔空穿越,进而真诚、质朴地讲述了上世纪60年代发生在草原上的故事,演绎了当代小学生与上世纪60年代小姐妹两代人的心灵碰撞和情感交融。
经过此次修改,《草原英雄小姐妹》不仅在剧场赢得了观众的掌声,也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认可,多位与会专家盛赞该剧的艺术价值。东部战区陆军部文工团一级编导王勇认为,“草原英雄小姐妹”是伴随着几代人成长的少年偶像,这部舞剧让龙梅和玉荣回归到草原大地,让她们成为草原上质朴的孩子,而没有将她们拔高到不能承受的高度,这是舞剧在人物塑造上特别可贵的地方。该剧用舞剧形式来表现这个家喻户晓的题材,让观众在审美认知中获得新的价值、新的认同、新的审美感受,是一部有情怀、有追求、有新意的好作品。
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舞美设计周英表示,这是一部有戏、有味道、有灵魂的舞剧,是投入灵魂和生命的戏中戏,是正能量的宣扬,是穿越时代的主旋律的回响,是真实的历史的回音,是生命的碰撞,是温暖每一位观众的精神家园。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政治工作部文艺创作室副主任、一级导演谢克则认为全剧充满了信仰和崇高。“这部剧站在正确政治导向的高度,是一部回望英雄,再现英雄信仰,用英雄的崇高精神光芒照耀今天‘花朵’的舞剧。让我们看到了‘小花朵’的真实成长,用艺术的语言来诠释信仰和理念,呈现出的形象生动可信,毫无违和感。”
在戏剧结构处理上,王勇指出,虽然这部舞剧的戏剧性不复杂,但编导赵明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处理方法,把现代的学生与50年前的龙梅、玉荣通过时空交叉的方式沟通交流丰富了舞剧的表现性,给舞剧增加了趣味感,是对龙梅、玉荣的再塑造和再表达。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原副巡视员、剧作家单学文对本剧叙事方式表示赞扬,他认为,创作者没有停留在以往对小姐妹英雄行为的精神内涵即集体主义的一般理解上,而是深入到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传统的草原文化核心价值理念层面,对小姐妹的精神力量进行了深度开掘。
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原院长、教授刘同春认为,《草原英雄小姐妹》的舞台呈现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地融合起来。舞剧的思想性彰显了社会主义价值观,具有现实教育意义。“母亲在风雪中找孩子体现了家庭的温暖和爱,从‘小爱’孕育了小姐妹对集体、国家的‘大爱’;下半场开场讲述英雄故事的舞段,学生们充满激情的表演非常感人,通过这种表演,我相信会激起观众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徐丽桥指出,“观众类似是剧中爷爷这样的人物,通过这堂课,唤起了大家的回忆,更让这个故事产生新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在舞蹈表演上,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团一级导演、副团长李福祥对开场部分的设计大加赞赏,他认为爷爷和孩子的舞段,具有现实批判意义。徐丽桥认为“马舞”独树一帜,是神来之笔,既有孩童的天真,又有草原的豪放,加上声光的配合,舞台表现达到极致。内蒙古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景志认为,这部舞剧给人以对蒙古舞超乎寻常的审美感受,将人和马背民族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积极建言,力促提升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专家研讨会的主旨是继续打磨提升,攀登艺术高峰。为此,专家还对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整体结构、舞段设计、音乐、舞美、服装等各个方面提出了中肯的意见与建议,为剧目的进一步修改提高提供了重要指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两代人的交流是全剧的亮点,但这两者之间在逻辑上应梳理得更合理一些,‘穿越’需要串联得更好一些,体现出创作思路的亮点。”王勇指出,“在时空处理上,可以更精准、更有象征性和表现力。”对此,谢克也认为,“回望”这条线不能断。“回望”是今天的人回望以往的故事,要贯穿始终,不能断。目前来看,有些部分产生了脱离。
徐丽桥、谢克等专家还认为本剧的时长略显得长了,谢克指出,不应该过多地交代小姐妹的成长过程,与父母嬉戏的戏可以大胆地砍掉。内蒙古青年传媒中心总编辑、一级作家阿古拉泰指出,舞剧要做到简约、简洁、浓缩,要有割爱的决心,一些舞段虽然很好,但容易给人堆积感,一些与主题无关的群舞要舍弃。
音乐方面,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校长、教授娜木拉认为,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可以将铜管的部分做一些删减。当时的音乐应该是让人感觉温暖、快乐的,现在有太多木管、铜管、长笛的伴音,很重金属,给人太重的感觉,容易产生疲劳感。若要形成前后对比,应该做减法。李福祥指出,音乐有些用力过度,自己甚至多次被吓到。
“舞美是空间艺术,不能做成装饰画。”舞美方面,周英认为,舞美太过于写实化,不大气。舞台的连贯性、诗意化有待加强。舞美要给舞台留白,给舞蹈演员表演的空间,更不能影响演员。李福祥认为,舞美的整体品质和风格不太统一。草从天上来,很浪漫,可羊圈却像真的一样,很写实,这在美学构成上便有些瑕疵;龙梅、玉荣的服装是写实的,羊的服装却特别浪漫,显得不一致;小学生写实的服装和卡通式风格的身体语言也不一致。
对于全剧结尾部分的处理,成为不少专家讨论的焦点。王勇认为结尾的处理太概念化、直白化,应该回归到表达人性和人文的情怀中,回归到艺术的本体。如果能有一个意味无穷的结尾,会给观众圆满的感觉。徐丽桥指出,结尾的处理可以更艺术化,延续舞剧的风格,让孩子们感受到龙梅、玉荣就像是他们身边的伙伴,自觉地举起宣誓的手,对于劳模等人物也应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在舞蹈表演方面,刘同春认为,相对于群舞的精彩,小姐妹的舞蹈动作设计则显得过于平淡,无论是柔软度、速度、力度都有待提升。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乌恩奇在听取了专家意见后表示,感谢国家艺术基金对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建设的支持,内蒙古艺术学院要建立艺术创作的研讨机制,多听意见,要积极消化专家们的意见,要以目标为导向,精益求精,追求极致,打造精品。会后,主创团队将根据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全心投入到“二改”的修改打磨工作中,并积极备战12月在上海举办的中国舞蹈“荷花奖”,力争将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打造成为一部经得住检验的时代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