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文

用新的“诗篇”致敬《梁祝》

2019-01-04 13:43 来源:解放日报 
2019-01-04 13:43:10来源:解放日报作者:责任编辑:产娟娟

  作者:陈俊珺

  1959年,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上海首演。60年来,它成为全世界上演频率最高的中国小提琴协奏曲。

  在《梁祝》首演60周年之际,“对话梁祝”音乐会将于1月6日举行。《梁祝》首演者俞丽拿的爱徒、小提琴家王之炅将带来《梁祝》以及向这首经典作品致敬的新作——沈叶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缄默诗篇”》

  演出前夕,王之炅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用新的“诗篇”致敬《梁祝》

小提琴家王之炅在国内外舞台上演奏《梁祝》两百余次 图片由被访者提供

  表达一种人生态度

  解放周末:你在国内外舞台上演奏《梁祝》超过200次,还记得第一次登台演奏《梁祝》的情景吗?

  王之炅:当然,那是1998年,我还在读初三,在上海大剧院开幕系列音乐会上演奏了这部作品。我9岁开始跟随俞丽拿老师学琴,一直到研究生毕业。俞老师带着我句句解读,手把手地教我如何诠释这部作品。前不久,我去日本,将《梁祝》和沈叶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录制成唱片。录唱片前我把《梁祝》重新学习了一遍,有些不是很明确的地方又和俞老师讨论了一下。这部作品我虽然拉了很多遍,但还是想精益求精,仔细研究如何更好地表达音乐的含义。

  解放周末:你即将在星期广播音乐会上首演沈叶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缄默诗篇”》,这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王之炅:这是一部向《梁祝》致敬的新作品,也是中国文联的委约作品。起初没有标题,是我和作曲家沈叶反复讨论之后起了《缄默诗篇》这个标题。

  它并没有直接引用《梁祝》的旋律,也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它想要表达的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小提琴代表的是女性的形象,看似柔弱,但内心非常坚强。听众会感受到强大的乐队力量和柔弱的小提琴角色在对抗。这不是一部典型意义上的炫技协奏曲,而是一部深入挖掘内心的作品。

  作曲家沈叶是我多年的朋友。为了这部作品,我们反复讨论、打磨了很长时间。我很欣赏它的音乐性,音乐性不是指表面的旋律,而是指音乐语言里有很多东西可以挖掘,有许多语气在诉说,演奏时可以作一些音乐性格上的挖掘。

  让最后一排观众听到

  解放周末:你最近的一张唱片获得了国际古典音乐大奖(ICMA)最佳协奏曲演奏奖提名,这是欧洲最重要的唱片大奖,你是2019年唯一获得提名的华人音乐家。这张唱片收录了西贝柳斯和斯特拉文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两者的风格截然不同,为什么选择这两部作品?

  王之炅:这是两部对比特别强烈的作品,它们都写于20世纪上半叶,时间上相隔大约30年,但听上去似乎跨度有一个世纪。西贝柳斯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比较传统的浪漫派风格,也是我演出次数特别多的作品。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性格很有趣,有一种看透人世的刻薄,我很欣赏这种特质。

  解放周末:举办音乐会和录唱片在演奏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王之炅:各有各的好玩之处。一场在音乐厅内举办的音乐会,听众多则两千人,少则几百人。但演奏家在演出生涯中能去的地方是有限的,通过唱片,我的音乐可以被传递到非常远的地方。

  录唱片时可以尽情地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做到极致,要让唱片经得起反反复复地听。现场演奏则要考虑另一些因素,比如今天在多大的场馆演奏,声音要传到第几排,我的音量、音色与音乐表达能否让坐在最后一排的听众听到,这需要更多的舞台经验。

  解放周末:你涉猎的曲目类型很广,你个人比较喜欢哪些作曲家?

  王之炅:我比较闲不住,对大部分音乐作品都很有兴趣,都想拉。我不想给自己贴标签,也不想做某个类型的专家。如果要说最喜欢的作品,可能还是德奥作曲家的作品。早在去德国留学之前,我就对贝多芬、莫扎特和勃拉姆斯的作品特别有共鸣。巴赫的作品我也非常喜爱,他的音乐在我看来是非常高级的,我目前还没有专门去研究或演出整套曲目,慢慢来吧,什么年纪做什么事。

  琴似乎是有生命的

  解放周末:听说你从小喜欢画画,绘画会带给你音乐上的启发吗?

  王之炅:我觉得绘画与音乐是互补的。演奏音乐要求每个细节都正确、精准,音乐的表达是建立在严谨之上的,但画画要求你先放开自己的想象力,然后慢慢地修正。

  解放周末:绘画的色彩与音乐的色彩是否有一些共通之处?

  王之炅:音乐的色彩很难用语言来形容,每个人在音乐中能表现出来的颜色是不一样的。画画也是如此,有的人见到这个颜色,但却调不出来。有的人听到这个声音,但就是拉不出来。模仿是初级的,更高级的是自己去想象出一种声音或者颜色,并且把它表现出来。

  解放周末:你23岁就成为上海音乐学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小提琴专业教师。成为老师之后,回头看自己的音乐之路,你觉得学好音乐最重要靠什么?

  王之炅:如果把音乐作为一种爱好,那兴趣是最重要的。如果作为专业,那天分、后天的努力、家长的支持、遇到好老师都很重要,假如一开始的基本功就打错了,后来可能就很难纠正。我觉得自己很幸运,遇到了好老师,家长一直非常支持我,小提琴这件乐器也很适合我。

  解放周末:小提琴是一件怎样的乐器?

  王之炅:是一件很丰富、很有趣的乐器,它看上去很小,但可以表现的东西太多了。和钢琴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小提琴离你的身体很近,有时候它甚至会给你一种有生命的错觉,尤其是当你拥有一把百年名琴的时候,它能帮助你产生更多的音乐想象力,尝试更多的音乐颜色。

  成为优雅的代表

  解放周末:你14岁就获得梅纽因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少年组冠军,一路走来得到了许多世界知名指挥家的认可,今后想成为怎样的音乐家?

  王之炅:我特别欣赏德国的一些音乐家。他们和那些明星式的音乐家不一样,他们对音乐的思考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听他们的演奏会获得真正的启发。不过,他们似乎少了一点趣味。我希望我能像他们一样有非常好的音乐品位,但又不失趣味。

  解放周末:这种趣味是指什么?

  王之炅:趣味就是演奏时跳跃出来的东西,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是一种个人魅力。一个演奏家除了音乐深度能打动人,个人的魅力也很重要。这种魅力不是靠在舞台上刻意做一些吸引人的动作或者选择一些讨巧的、炫技的曲目,而是需要强大的内涵作支撑的。但是如果非要在两者之间选一样的话,我觉得音乐的深度更重要。我不想成为音乐明星,我更看重的是能否实现自己的音乐理念。

  我欣赏的是这样的音乐家:在台上很注重自己的形象,每一个细节都很优雅,但不以肤浅的方式取悦观众,而是成为优雅的代表。

  延伸阅读

  60年前,《梁祝》这样诞生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者之一何占豪曾是浙江越剧团的一名演奏员,参加过上百场越剧《梁祝》的演出。1957年,他考入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小提琴专业进修班,后来与丁芷诺等人成立了“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他们创作改编了一系列让普通老百姓感到亲切的小作品,其中就有弦乐四重奏《梁祝》。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创作立项后,跟随作曲家丁善德学习作曲的陈钢加入了创作。何占豪和陈钢成功地运用了交响音乐这一世界性语言,讲述了中国古老的民间传说。何占豪曾说:“《梁祝》的旋律取自于民间、来自于越剧,可以说是许多琴师、民间艺人共同的智慧结晶。”

  1959年5月27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首演。19岁的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上海音乐学院管弦乐队协奏。何占豪坐在乐队里拉小提琴,陈钢则在后台等待首演后的命运。台下坐满了来自全国各地主要文艺团体的领导、音乐家和乐评人。

  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时,全场寂静了大约十几秒钟,随后爆发出如雷的掌声。指挥樊承武与俞丽拿一遍又一遍谢幕。

  第一个将《梁祝》介绍到国外的是指挥家曹鹏。1960年2月,曹鹏指挥莫斯科交响乐团完成了一场中国交响乐作品音乐会,其中的《梁祝》征服了莫斯科大剧院内的观众。此后,这部讲述“中国版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梁祝》。 (陈俊珺)

[责任编辑:产娟娟]

[值班总编推荐] 高温津贴关乎底层权利伸张

[值班总编推荐] 还会有多少古城继续被淹?

[值班总编推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