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辜晓进
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古典音乐界最大盛事莫过于德国唱片公司(Deutsche Grammophon,简称DG)为庆祝成立120周年而开启的全球系列纪念音乐会。其中一场音乐会于去年12月5日在日本东京举行,83岁的指挥大师小泽征尔和55岁的小提琴大师安妮·索菲·穆特的联袂出演令这场音乐会备受瞩目。而DG也不负众望,迅速完成音乐会的实况录制,于今年元旦作为120周年纪念演出的首张唱片向全球发行。
小泽征尔和穆特的新唱片。
DG是全球最早的唱片公司,其本身的历史也是一部音乐唱片发展史。1898年,移民美国的德国发明家埃米尔·伯利纳(Emile Berliner)在自己家乡汉诺威创办了DG。人类第一个留声机和唱片正是伯利纳受爱迪生圆筒录音机启发而于1888年发明的。他随后在美国创办了世界第一个唱片公司,而DG作为该公司的德国分公司,后来却超越母公司,发展成为唱片业的顶级巨头。120年来,DG见证了从胶木唱片到卡式录音带再到激光唱片的世纪大变迁,灌制了无数音乐大师的录音产品,也树立了高质量录音的行业标杆。
DG的120周年系列庆典音乐会于2018年10月10日在北京故宫太庙启动,当晚由余隆指挥上海交响乐团演出。此后,柏林、汉堡、汉诺威、香港、伦敦、首尔、台北、东京等地也相继举行纪念音乐会。其中东京这一场,由小泽征尔创办的日本斋藤管弦乐团演奏,小泽、穆特和青年指挥家迭戈·马休兹(Diego Matheuz)领衔指挥或演奏。演出场地三得利音乐厅建成于1986年,是日本第一个葡萄园式(或称梯田式)现代化音乐厅,也是日本音响设计大师丰田泰久的成名作(深圳音乐厅也是他和建筑师矶崎新联合设计的)。据悉,日本皇室成员及多位重量级贵宾也出席了这场音乐会。
小泽征尔一直是古典音乐界的亚洲神话。2002年,笔者曾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欣赏他带领波士顿交响乐团的告别演出。所谓告别演出,是指他从执掌近30年的波士顿交响乐团卸任前的系列音乐会。此后,他仍继续活跃在世界的音乐舞台,哪怕大病初愈。网上近年疯传2016年10月初他和另一位亚洲指挥大师祖宾·梅塔合作指挥维也纳爱乐团团演奏《电闪雷鸣波尔卡》的视频。有位音乐朋友问我小泽是否老年痴呆了,我回复这是误会。视频中的小泽被梅塔拉着手走上台后,却一屁股坐在指挥台上不肯起来,还不时伸吐舌头,与梅塔合作时也表情搞笑。其实那是小泽的谦让和幽默。虽然白发苍苍老态龙钟,但小泽对节奏的精准把握和对音乐的高度敏感,不输身旁的梅塔。
1月1日推出的这张唱片,曲目安排雅俗共赏且富有特色。其中,小泽亲自指挥乐队与穆特演奏了圣·桑脍炙人口而有一定炫技色彩的小提琴与乐队《引子与回旋随想曲》。穆特的演奏与笔者听过的其他多位大师版本相比,速度稍缓,舍了一些灵秀而多了一些滞重,颇具个性化特征。这场音乐会为穆特安排了3个曲目,几乎占去一半时间。其他两首包括巴赫的《E大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和贝多芬的《G大调小提琴浪漫曲》。但受限于唱片时长,巴赫的作品被放弃了,保留了贝多芬的浪漫曲。
贝多芬留存于世的小提琴浪漫曲共有两首,另一首是《F大调小提琴浪漫曲》,都是其30岁出头时写的。这两部作品都很抒情,旋律优美。但在中国的音乐舞台上,后者偶有所见,前者罕有演出,导致在乐迷中的知名度不太高。原因可能是“G大调”在与乐队合作的同时约有一半篇幅用了复调式的双音演奏,这对普通听众的欣赏和演奏者的技术都有一定挑战。其实,在这首不到6分钟的小品中,小提琴中音区的复调和高音区的单音旋律形成有趣的晦明对比,增强了小提琴的表现力。穆特的最新版本值得一听。
除《G大调小提琴浪漫曲》外,其余作品都由80后年轻指挥家马休兹担纲。学小提琴出身的马休兹生于委内瑞拉,其音乐生涯与比他大3岁的杜达梅尔十分相似。他指挥过委内瑞拉青年交响乐团,担任过杜达梅尔的助理,接受过克劳迪奥·阿巴多和西蒙·拉特尔的指导。其首次亮相国际舞台,就是2008年在阿巴多创办于意大利博洛尼亚的莫扎特交响乐团出任指挥,并于第二年被任命为该乐团的首席客座指挥。在随后的10年中,他指挥了包括以色列爱乐乐团、法兰克福广播乐团、荷兰广播爱乐乐团、日本斋藤管弦乐团等众多世界名团,还曾替代指挥大师帕帕诺出任在威尼斯、都灵、琉森巡演的音乐总监。有评论家称其指挥动作简洁明了,热情而充满自信。
唱片上的其他曲目还包括柴可夫斯基的两部作品:一是《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波罗乃兹舞曲,这是音乐会上广受喜爱的保留曲目,乐迷都很熟悉;二是大部头的《e小调第五交响曲》。“柴五”作为老柴命运三部曲的承上启下之作,既不像“柴四”那样激越,也不如“柴六”般“悲怆”,却因其更为复杂的意境和优美抒情的旋律而同样在老柴作品中占据重要地位。大概是马休兹因为曾在欧洲多次指挥该作品的缘故,“柴五”也是该唱片诸曲中最令笔者满意的演绎。(辜晓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