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高峰”的涅槃路
——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两改两演”述评
作者:张玉玲
为“抓精品、攀高峰”,国家艺术基金优中选优、好中选好,从一般资助项目中挑选出精品进行滚动资助,支持其进行再修改、再提升、再传播。2018年,16部大型舞台剧和作品经过几轮筛选“过五关、斩六将”,获得滚动资助,踏上了攀登“高峰”的涅槃路。半年时间过去了,这些滚动资助项目经历了怎样的涅槃重生?如何聚集众智,艰辛打磨,破茧成蝶?“两演两改”机制为助推艺术精品创作提供了哪些新启示?
舞台上立起“中国精神”
当熟悉的国歌旋律在舞台上响起,红色主基调的舞美设计,让观众融入到著名作曲家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情感中,为聂耳与左翼戏剧家田汉的共同创作热血沸腾,潜移默化中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上海歌剧院创作的音乐剧《国之当歌》,自2012年首演以来已经演出130场,现在这部剧不仅有交响乐团伴奏的大剧场版,也有80人的巡演版,还有小型的校园版,满足不同场景的演出。
像《国之当歌》一样,能够在只有18%综合立项率的滚
动资助项目评审中脱颖而出的作品,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坚持正确文艺方向,要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强音”。在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会理事长蔡武看来,“滚动资助项目的使命是把追求真善美作为文艺创作的永恒价值,把实现中国梦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作为文艺创作的重要内容。”
音乐剧《国之当歌》剧照
16部滚动资助项目,既有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红色题材剧目,如交响乐《使命》、音乐剧《国之当歌》、民族舞剧《长征•九死一生》;又有彰显英雄主义情怀,激发时代共鸣、倡导责任担当的优秀作品,如话剧《开炉》、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既有以人民为中心,反映人民生产生活、表现人民喜怒哀乐、接地气、有温度的现实题材的剧目,如豫剧《秦豫情》、淮剧《武训先生》、话剧《成兆才》;又有凝视历史人物事件,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呼应当下的历史题材剧目,如京剧《赵武灵王》、评剧《孝庄长歌》、越剧《屈原》、话剧《甲午祭》《张謇》、民族舞剧《杜甫》;还有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积极吸收借鉴西方优秀文化艺术样式,推动合作、为我所用的芭蕾舞剧《哈姆雷特》。
从“长歌一曲,荡气回肠。江山社稷,唯此唯大”的评剧《孝庄长歌》,到“中华民族的一根铁骨、一滴眼泪、一种情怀”的越剧《屈原》;从“诗圣”一生历经坎坷,却仍心系苍生,胸怀天下的舞剧《杜甫》,到话剧《张謇》刻画的“一个伟大的失败者”,一个个鲜活饱满的艺术形象屹立在舞台,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昭示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配置优质的“专家智力资源”
京剧、音乐剧、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创作首次获得滚动资助。根据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实施方案中确定的资助资金标准,戏曲、话剧为150万元;歌剧、舞剧为240万元;跨界融合作品为60万元。16部剧目的资助总额为2690万元。
“除了给资金,最重要是给资源。国家艺术基金组织知名专家对获得滚动资助的16部剧目逐一研讨,进行‘体检’‘问诊’‘把脉’。”绍兴市柯桥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绍兴小百花越剧团越剧《屈原》主演吴凤花最看重的是优质专家的“智力支持”,“阵容‘豪华’的专家团队,让县级文艺院团也有出精品、攀高峰的机会”。
越剧《屈原》剧照
记者注意到,中央芭蕾舞团一级指挥卞祖善,北京交响乐团首席指挥谭利华,中国音乐剧学会会长王祖皆,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原院长欧阳逸冰,人民日报文艺部原主任刘玉琴,中国话剧协会主席蔺永钧,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艺术创作中心主任罗怀臻,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崔伟,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国家大剧院舞美设计总监高广建等各界“大腕”“名人”都出现在国家艺术基金“两改两演”的专家名单上。
“由国家艺术基金搭建共商共建、竞争择优的开放平台,聚拢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帮助剧目再提升、再传播,而不是让一个机构唱独角戏,单打独斗。”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秦文介绍“两改两演”的制度设计: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不是评奖,而是再出发;不是终点,而是起点,要对获得滚动资助的项目逐一进行研讨,按照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标准提出修改建议。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项目共组织专家500余人次,帮助项目主体对作品进行精雕细琢,完成作品的“凤凰涅槃”。
“痛并快乐着”的艰辛打磨
2018年12月9日,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评奖活动在上海激烈角逐,最终《草原英雄小姐妹》获得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总编导赵明将此归因于滚动资助的“两改两演”:6月12日在北京演出,第二天便召开专家研讨会,开始了“一改一演”。按专家意见,精心修改,五个月后,又在呼和浩特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音乐厅上演,并召开“二改”专家研讨会,为新的修改再提意见。这“两改两演”,使得《草原英雄小姐妹》精益求精,在一次次修改中突破自我,“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最终获得了民族舞剧的最高奖。
“芭蕾舞剧《哈姆雷特》的整个打磨历程,就如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气韵律——从冬藏到春耕,虽然充满着坎坷与艰辛,却能让哈姆雷特这个‘英雄’在困难中锻炼出坚韧的品格,收获成长经历。”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也在“两改两演”中“痛并快乐着”,只有一次又一次突破自我,才能让“哈姆雷特”成为芭蕾舞剧历史上的经典形象。
芭蕾舞剧《哈姆雷特》剧照
“多方面汲取意见建议,从不同角度去提高。要克服差不多、可以了、不想改、改不了、不愿改的小胜即安、疲惫心理和畏难情绪。”南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浩希望话剧《张謇》团队在“两改两演”中提高,要克服“浮躁”这个大敌,坚持“工匠精神”,耐心把戏改好,使话剧《张謇》成为“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好作品,成为南通市乃至话剧界的一张名片。
“艺术精品的诞生,从来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经过千锤百炼,方能破茧成蝶。”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张堃指出,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项目实施三年来,一直在树立秉承精益求精的态度,保持不停歇、不懈怠的状态打磨精品的风气,这也正在成为大多数创作者的追求。
最令人感动的是,年近九旬的老艺术家吕其明也在“两改两演”中挑战自我、不断精进。吕其明曾创作管弦乐序曲《红旗颂》,并为《白求恩》《铁道游击队》《庐山恋》等多部经典电影作曲,滚动资助项目交响乐《使命》是他耗时四年倾力打造的作品。在进行《使命》“二改”研讨会时,88岁的吕老亲临现场,与专家及演职人员进行了充分交流,用两个月的时间对专家提出的问题一一推敲、逐个击破。助手记得“吕老在创作时手都是抖的,但他却仍旧保持着赤子一般的激情。”这样的创作激情也感染了观众。观众代表杨熠静是吕老师的忠实粉丝,作品中传递的正能量使她倍受鼓舞:“《使命》是吕老作为一个老党员为祖国献上的精心之作,也是激励我们年轻人的榜样。”
开放包容的创作氛围
凭借舞剧《长征•九死一生》,北京悠然雨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为第一家获得滚动资助的民营机构,总制作人廖忠第一次参加国家艺术基金组织的研讨会,感触很深,他形容研讨会的气氛像盛夏的天气一样火热,可听了专家的“刺耳”批评又浑身发凉、冒冷汗,但与会专家的认真态度让主创人员备受鼓舞,信心满满地投入新一轮再创作中。
评剧《孝庄长歌》剧照
良药苦口,国家艺术基金专家研讨会的基调是“聚焦于改”,专家们肯定的话只有几句,“但是”后话锋一转、直奔主题,说“干货”、提建议,理论和实践结合,许多观点掷地有声、一语中的,给主创团队新的启发和灵感:
“写戏重点是应该写人,剧本人物全程跟着事件跑,这样演员很累,剧本也无亮点了。”面对《孝庄长歌》,黑龙江省龙江剧艺术中心一级导演、主任李文国说“痛点”。
写历史剧讲求“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中国戏剧家协会《剧本》杂志主编范小宁强调,京剧《赵武灵王》不能把历史简单化,人物也不能潦草、表面化,要找到行为依据,和观众共情。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政治工作部文艺创作室一级导演、副主任谢克直言:“舞剧要用舞剧的方式来解决,不能用文字、视频的方式,让舞蹈回归到主体的位置上去。舞剧就是舞蹈说话,就是舞蹈思维当家,不能自废舞功。”
舞剧《杜甫》“一改”时,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配器教研室主任郭伟国的意见非常尖锐,直呼“失败”,他认为,杜甫不是一个英雄,但是作曲却用了大量激昂的音乐,尤其是结尾部分,不符合杜甫的形象,希望有“能真正表现杜甫的音符”。
这些意见是专家们畅所欲言的直抒胸臆,主创团队将意见汇总起来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讨论,小心斟酌、科学取舍。正如《杜甫》总编导韩真所言:“每一个人看待一部作品的角度都是不一样的。专家的视角给了主创团队新的修改空间。”
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这两年国家艺术基金正通过制度设计和身体力行去营造宽松民主的艺术氛围,使文艺批评能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引导文艺作品从“高原”向“高峰”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