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师古不模古,苏作亦推新
首页> > 正文

师古不模古,苏作亦推新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9-01-16 12:5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师古不泥古,苏作亦推新

  ——访青年艺术家王华

  “春季里杏花开,雨中采茶忙。

  夏日里荷花塘,琵琶丁冬响。

  摇起小船,轻弹柔唱,桥洞里面看月亮……”

  提起苏州,你会想到什么?是脉脉荷田浪?依依太湖水?还是曲廊回合的苏州园林?对王华来说,这种吴文化中的雅致标记了他的生活。

师古不模古,苏作亦推新

王华近照

  吴文化影响下的匠人

  2001年,王华考入南京林业大学读研究生,专攻家具设计方向,从此南林成为他家具设计的启蒙地。在这里,他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家具风格,从现代到传统、从美式到中式、从板式再到实木。

  也许是骨子里吴文化的影响,王华在家具设计的道路上摸索多年后,接触了越来越多的明清家具,慢慢被苏作家具吸引。中国传统明清家具主要有三大流派,分别是苏作、京作和广作,其中苏作发源于苏州,其造型优美、选材考究、制作精良,散发着隽秀雅致的文人气韵。

  最初,王华自己摸索苏作家具的设计与制作,后来便跟随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明式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许建平老师学习。苏作家具既要造型优美,又要节省材料,因此需要巧妙套用材料,不浪费任何微小的木材,无论大小器具,均需精心雕琢,这些都是对王华的挑战。于是,他从测绘和临摹开始,跟随许建平一步一步体会苏作家具的尺度和比例、细节与工艺。

  新时代,这种历史悠久的工艺手法,最重要的便是传承与创新。近年来,虽然中式、新中式风格在建筑和环境设计中越来越主流,但真正好的设计还是凤毛麟角。就家具设计而言,大多数新中式家具缺少传统家具的底蕴,传承只在表象,少了气韵与风骨,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我希望能摸索苏作家具的传承和创新之路,为现代人的居住空间设计一套适合的、带有中式韵味的客厅家具。这套家具一定不能繁琐粗劣,不能臃肿低俗,要尊重材料尊重技艺,有文人之雅,也有土地根脉。”

  于是,《苏作新明式家具》诞生了。  

永恒的艺术,进阶的家具

  《苏作新明式家具》共由8件组成,包括单人、双人、三人沙发各一件,茶几一个、电视柜一个、边几一个以及花架一对。这一套状似平淡无奇的家具,其实有大学问。

  从选材开始,王华就做了精细的打算。这一套家具选用了一种新的木材——来自非洲的染料紫檀,俗称血檀。血檀颜色较深、材质细腻、加工性能好,油漆后的成品效果有檀香紫檀般的质地,是一种很有潜力的优质木材。而在沙发坐垫材料的选择上,他主要使用了空气纤维,这是一种海绵的替代材料,具有透水、透气、抗菌、环保等性能,能形成良好的体压分散效果,回弹性和耐久性俱优。作品中的沙发为硬木坐面,久坐易积聚湿气,空气纤维的特点则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

师古不模古,苏作亦推新

《苏作新明式家具》

  而在外观设计上,王华也下了一番功夫。他在作品最初设计时,便定下了“苏作新明式”的方向,因此追求外拙内秀、素而不寡,摒弃了繁琐的样式与过于亮丽的搭配。细看这套家具,体块构成简单直接,层次分明,采用了冰盘沿、束腰、内翻马蹄、洼面踩委脚线等常见的明式家具造型语言,而沙发靠背与茶几上均有浅浮雕的兰花,形态各异,卓卓而立古风犹存,延续了明式家具淳朴简素的意趣。

  一套家具,不仅要讲求别致的外观,功能设计也尤为重要。相比于传统的中式家具,这套作品的功能设计更加与时俱进,比如其沙发的坐感舒适,尺寸也更为适合现代客厅,而家具的下部空间,由于考虑了地暖与打扫的需求,也是全部开放的。

  这也正是整套家具的最特别之处,既延续了吴文化与苏作的典雅文情,又能够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这种设计理念,也来自一位对王华影响深刻的艺术家,芬兰的设计大师约里奥•库卡波罗教授,这位北欧现代设计大师作品简洁洗练,尺寸把握精益求精,人体工程学的考量细致入微,这些特质都与苏作家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套家具的诞生并不容易,从设计到打造,王华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这期间,他往返于南京、苏州两地,一边工作一边忙于家具的设计打造,很多时候到了苏州也没时间回家看望父母。“最难忘的是许建平师父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我每次修改完图纸,都会回苏州请师父把把关、提提意见,师父要求需打印成1:1实物大小的图纸,打印社最宽的图纸还不够,需要拼图。图纸打好后会摊在地面上,大家一起来审视。师父已经60多岁了,还会时不时趴在地上指导我改图。” 王华说。或许,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设计态度,才会让一件作品成为艺术品。

  如果说,近年来大部分的新中式家具是在现代家具中融入传统元素,那这套《苏作新明式家具》则从另一个维度出发,在传统中融入现代生活,骨子里是古韵的,努力在现代的环境下脱颖重生。

  “传统家具制作成本高昂,凭我个人收入是很难去支撑一套完全按照自己心意设计的作品的。”王华对国家艺术基金,始终心怀感激。“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既是经济上的雪中送碳,又是精神上的励志鼓舞,使我得以有条件、有信心来完成心中久已存在的设计构想。另一方面,它也让更多人了解了我们所从事的事业,使我们有底气继续自己的创作。”

  传统家具设计这条路,已经成为王华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热爱。他认为,从古时至今日,无论时代如何发展,艺术是永恒的。

  (光明网记者刘昀昀采访整理)

[ 责编:贺梓秋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阔步迈向网络强国”互联网企业微党课

  • 何以模范 | 北疆文化系列专题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