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陈出新,贵在真字
——访青年艺术家高建军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周杰伦这首《青花瓷》脍炙人口,以素胚、仕女、汉隶等一系列词汇,描摹了传世青花瓷的迷人风采。青花瓷,是中华陶瓷烧制工艺之珍品。洗尽铅华,古朴典雅。青花之美,悦目赏心。
高建军近照
青年艺术家高建军,常年致力于青花水墨画创作和研究。其作品意境幽深、特色鲜明,既有江南之灵秀又不失塞北之雄浑,让人印象深刻。2013年,青花《高岭》荣获第二届中国高岭国际陶瓷艺术大赛铜奖;2015年,青花《说法图》在“中国陶瓷艺术大展”暨第十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中荣获铜奖。青花瓷板《行者》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艺术人才培养滚动资助作品。
景德镇陶瓷大学校长宁钢评价说:“《行者》系列看似是僧人与大自然的对话,其实是作者的内心独白。他想反映普通人在自然界的位置,认知物象的本质。僧人可喻意为自己,或是众人。人有悲欢离合,而《行者》却传递给人一种超然无我的意境。”复旦大学美学博士,景德镇陶瓷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任华东表示,高建军的青花瓷绘艺术有三美:一曰“润”,一曰“雄”,一曰“敬”。那么,青花瓷板《行者》是怎样诞生的,寄予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艺术理想?记者日前就有关问题采访了高建军。
光明网:您是从何时开始接触陶瓷艺术的?创作青花瓷板《行者》有什么契机?
高建军:从小,我就喜欢画画,从中获得了许多乐趣。1984年,我出生于山西代县,1994年随家迁住宁夏银川,2004年到了景德镇。2004年到2010年,主要以熟悉景德镇工艺为主。2010年—2013年,在景德镇陶瓷大学攻读美术学硕士期间,基本掌握了陶瓷装饰工艺,开始尝试进行一些自我表达。青花瓷板《行者》系列、《南山》系列、《荷》系列,都是从读研时开始构思创作,一直延续到现在。
山西代县,是五台山佛教文化中心区。十年的山西生活,让我在潜移默化中,被浓厚的地域文化感染。2013年硕士毕业,开始游历山西、山东、江浙等地,集中学习佛教文化。回到山西,在参观云冈石窟、南禅寺、佛光寺、双林寺、灵岩寺等一些名胜古迹的过程中,我被中古之前的建筑造像绘画艺术深深吸引,想画一布衣僧侣来表达对佛教文化的敬畏。儿时的熏陶,加上成年的理性学习,有了这次创作契机。《行者》有时像一面镜子,有时如一页经文,有时又似从远古传来的钟声,时刻警醒着我。说是契机,其实更是一种认知过程。
青花瓷板《行者》系列之一
光明网:在您看来,瓷板画《行者》与同类作品相比,最大的特点与创新是什么?
高建军:传统青花山水,基本是在同一器物上不停地复制。数以万计的重复用笔,形成了固有的青花山水模式。直到清末民国,作者署名才开始出现于瓷上绘画。长期以来,受文人绘画影响,青花的表现总是“受制于人”,虽说是署名,其实还是依附于同一时期的水墨绘画。博物馆的很多青花瓷绘,都可以找到同一时期的绘画或者版画。
要说创新,就必须突出一个“真”字。推陈出新,要对现实和自己所要表达的,进行如实描绘。2012年,第一次登黄山,改变了我对山水的认知。梅清和石涛所画的山水,极具现实意义,而又不同于真实的黄山。瓷板画《行者》很多墨色的渲染,就是吸收了黄山云气多变的特征。作品中,那隐约可见的僧人或道人,则是我对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写”。
个人认为,瓷板画《行者》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具象与抽象的结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人物和树木,运用了具象描绘技法;天地景观,则采用了水墨抽象技法。同时,打破了固有的青花勾线混水模式,运用纸上水墨技法进行创新,力求做到法于传统而不囿于传统。内容方面,努力突破固有的传统题材,找到属于自己的表现语言。
光明网:创作瓷板画《行者》过程中,是否遇到了一些困难,您是怎样克服的?
高建军:青花瓷画,有着大约700年的历史,涌现了许多了不起的作品。临摹古瓷青花用线、用料,以及烧成工艺,掌握绘制要领,是学习青花绘画必经的课程。不同于纸上绘画,坯体是有厚度的,所绘青花料又是矿物质颜料,勾线时毛笔经常会被坯体吸住,毛笔的青花料又容易干掉,遂青花有“一笔点画”之说。这,就是青花绘画的自身语言。
青花瓷板《行者》系列之二
明中期左右,青花出现渲染,景德镇本地称之为“混水”。这一技法延续了500年左右。民国时期,王步又进一步扩展了青花的表现。今天,瓷板泥料有很大的改善,且可以做到5米之大,这是以往所没有的。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青花的表现力越来越丰富。
大瓷板大面积的青花料处理,不同于宣纸。宣纸过百水而不破,生坯则不行。水一多,坯体就开裂。而且,青花不可以反复渲染,复笔会把第一笔的料带起来。创作过程中,我在传统青花绘画的基础上,借鉴了现代水墨处理,有选择地进行了嫁接。绘画来源于生活,技术和方法是为画意服务的。从意到画这个过程,便是艺的产生。我的瓷画,是在生坯上画的,受制于载体特性,烧坏了很多瓷板。期间,我做了大量练习,不断摸索生坯的泥性、青花的料性,终于克服了各种困难。
光明网:通过这次创作,您积累了哪些艺术经验,对艺术家这个职业有何新的认知?
高建军:传统水墨绘画,走过了上千年。毛笔沿用至今,载体一直在扩展,包括石头、墙壁、绢布、纸、瓷等。这其中,唯一不变的,是东方审美意趣。正本寻根,是我一直以来的学习方法。作为中国艺术家,我们要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指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中国艺术新视界”——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美术、书法、摄影、工艺美术)滚动资助作品巡展影响力大、关注度高,有效促进了全国青年艺术家之间的思想碰撞和技法交流。希望巡展越办越好,更加注重民间交流和学术提升。例如,为作品贴上二维码,方便观众与作者进行沟通;安排更多评论家跟踪展览,进行扎实的美术批评。拙作《行者》有幸参展,这对我而言,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和鞭策。艺术来源于生活,千篇一律不是艺术。作为艺术家,我们需要师造化、勤思考,找到自己的表现方式。未来,我将再接再厉、精益求精,争取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回馈祖国和人民!
(光明网记者李姝昱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