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现代舞来表现重大历史题材
——在舞剧《长征·九死一生》二改研讨会上的发言
邓一江(国家大剧院原常务副院长):
舞剧《长征·九死一生》以现代舞来表现重大历史题材,我心里打鼓,但也很高兴。中国现代舞,不是只有自娱自乐,不是不能表现意识形态,不是不能表现主旋律。那么,现代舞如何表现古典题材、历史题材、现实题材,如何观照社会?这比较考验编导的能力,在理论上也需要有一种支撑。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把舞剧《长征·九死一生》列入滚动资助项目,体现出卓越的眼光和远见。祝贺主创团队!
将长征的艰难历程,通过舞蹈动作表现出来,难度可想而知。该剧在编舞、舞美、灯光、服装、化妆等方面都很讲究,在当下的中国现代舞里,可谓一部上乘之作,真真切切地感染了观众。整部作品,运用了象征手法,采取了线性结构,收到了很好的舞台效果、视觉效果。表演充满激情,群像冲击力很强,舞蹈动作编排有创意、有特色。水中舞蹈,让人耳目一新。有了特色才有价值,千篇一律没有味道。
亮点显而易见。按照精品的标准,舞剧《长征·九死一生》还缺乏什么?个人认为,可能是中心点的问题。作为观众,我也许过于理性,泪点比较高。剧中,有几个可以催泪的契机,例如担架,以及其中一段双人舞。但遗憾的是,没有利用得很充分。长征途中的艰难,要想打动观众,应该通过一种史诗信仰和精神。目前,火候略显不够。相对而言,“九死一生”中对“死”表现得较多,而对“生”着墨较少。事实上,生与死的对比,才能更深地打动人心。发现死中有生的希望,这个希望要是能动的。而且,演到后面,演员都累了,情绪没有起初高昂。所有技法呈现之后,就要展现“生”之希望,而不要一味地再表现“死”。在“生”上多下点儿功夫,可能泪点就出来了。
另外,“九死一生”中为什么“死”?可能要找一些小事件,由事件引发情感表达。否则,观众总在一个视觉感受的基础上去看,就会感到不满足。在注重群像形式、动作表现的同时,不要忽略了个人的情感表现。一个人的死作为一个载体,就得有个性。个性中有共性,共性中有个性。这个问题解决了,就能有效地消除视觉疲劳。在情感上抓一个点,如果能突破,对全剧就是一种整体提升。
未来,希望舞剧《长征·九死一生》越改越好,走出国门。最起码,要在国内多多演出,让观众更好地了解中国现代舞!
(光明网记者李姝昱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