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 敏
笛声嘹亮、幽远、清脆,真好听,让人陶醉其中。嘿,这支短笛是我吹响的?
我会吹笛子了!我兴奋不已,笛子呢?我用手摸摸枕头,才发现,这不过是一场梦。
新春,我来到青山如屏、流水似玉的侗族文化之乡、箫笛之乡——玉屏。侗乡鼓楼、风雨花桥、清风明月,见证不老的誓言。风儿悄悄,小河流淌,山茶花开。听,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玉屏。这声音或浑厚洪亮,或圆润含蓄,或空灵幽远。仿佛每一扇窗户里,每一片树林后,每一个角落都飘来箫笛乐音,娓娓动听。
在玉屏,我拜访了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自治县政协委员吴老师,向他请教,学习了一点儿箫笛知识。
吴老师个子不高,面庞清秀,大约四十多岁。他穿着蓝色大褂,戴着套袖,很精干的样子。箫笛制作间里,还有几位制作箫笛的师傅。这里放着很多未完成的长短、粗细不同的箫笛半成品。几位师傅专心致志在打磨竹笛,使它们光滑平整。
吴老师带着我参观,只见成品库房里陈列着音区不同、竹子厚度不同、圆孔大小不同,外形精美的箫笛。EFGD笛子,长的、短的,紫竹的、墨竹的……竹管身上还刻有山水诗词、花鸟图案,系上中国结,显得古朴典雅。
笛子是古老的中国乐器,是中国乐器中具有民族特色的吹奏乐器。玉屏箫笛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竹管乐器,以音色优美、雕刻精致著称。它历史悠久,始创于明万历年,曾为宫廷贡品。曾经获得过英国伦敦国际工艺品展览会和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银奖、金质奖。箫笛手工制作,工序繁多。竹子阴干以后,要经过裁料、上漆、钻孔、校音、缠线、刻字等工序。第一步,选材,取材于玉屏当地的小水竹。选择竹身浑圆修长、纹路均匀细密、质地坚实的竹子。再经过制坯、烘烤校直,管身上开一个吹孔、一个膜孔、六个音孔、两个基音孔、两个助音孔。再精细刻花、打磨加工,音孔贴膜,制作好式样优美、音色优美、工艺精巧的成品。
箫笛是玉屏的形象名牌和传统品牌,产品远销欧美,名扬海外。周总理曾经将玉屏箫笛作为礼品,赠送给来华访问的国际友好艺术团体。二○○六年,玉屏箫笛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党的政策扶持,迎来民族乐器发展的大好时机。
箫笛可是吴老师心里的瑰宝,他耐心、细致、严谨、钻研制作技艺,努力做好传承和发展。他制作的龙凤浮雕箫笛获贵州省制作名匠特等奖、最佳制作奖。这两年,吴老师他们还利用网络,私人定制,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我告诉吴老师,去年六月,现场赏听了张维良老师和北京交响乐团合作的丝竹管弦音乐会。吴老师高兴地说:“我见过张维良老师,来过玉屏。”吴老师拿起一支笛子,咫尺竹管吹出了典雅的《茉莉花》,他又取下一支箫,动人的《梁祝》在耳畔回响,如泣如诉,余音袅袅……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某个春夜,他听见一曲笛声从黑暗处传来,不知谁家的玉笛,也不知何人吹奏,却着实引发了他的思乡之情。吴老师的笛声让我想起李白的诗句:“烟花宜落日,丝管醉春风。笛奏龙吟水,箫鸣凤下空。”使人感到春风甜美,暖意融融。
听,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京城。中国传统箫笛妙音,以新的活力和生机,为人们带来充满神韵的艺术享受。请相信,有一天,如果有一支竹笛向你吹响,那就是我。(杜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