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周末 > 正文

摇猴叫虎

来源:中国文化报2019-02-28 20:3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刘锡诚

  一九八六年夏天到我的故乡潍坊去参加当地的一个民间艺术研讨会,顺道去胶东民间艺术之乡高密县,参观考察了那里的民俗艺术,在聂家庄买了两件民间玩具:一件是摇猴,另一件是叫虎。这两件粗糙稚拙、土里土气的泥捏的玩意儿,却着实叫我爱不释手。我把它们摆在书柜里,天天陪伴着我,至今三十多年了。因为这些小东西常常使我回想起童年的事情。每到农历春节,父亲总要到集市上去给我买几个类似摇猴和叫虎的玩具来,而它们在我童年时代那荒芜的头脑里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我有滋有味地把玩这些玩意儿的神情,即使在今天也还常常浮现出来。

  摇猴和叫虎都是用胶泥捏塑的玩具,而且都是响哨型的玩具。摇猴的形体取形于现实中的猴子,大约十厘米高的身躯分为两截,中间用羊皮或牛皮纸将两截粘贴起来,猴头的顶部留有一个出气的小孔;中空的体内放置了一个用苇子秆制作的哨子,当摇动它的时候,由于气流的急速流动,苇哨便发出“咕咕”的叫声。猴子的全身涂了黄色的彩绘,在黄色底子上面用喷射的技法喷了一层密密麻麻的绿点,然后又用土红色以写意的方法勾画出猴子的脸庞、耳朵、腰腿以及一只高举着的前爪。一对黑色的眼珠镶嵌在黄色的眼白当中,使本来一把冷冰冰的泥土,像注入了灵气一样活了起来。

  猴子与人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中国十二生肖中把猴子列在其中,想必古人曾经与猴子有过不寻常的纠葛,遗憾的是,我们无法从文献中得知其详了。如今,可能没有太多的儿童到峨眉山或别的什么地方,与仍然和人类保持着亲密友善关系的猴子们直接接触,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研究它们的特点与习性。儿童可以从小说《西游记》里、从电影和电视屏幕上,读到或看到齐天大圣孙猴子的风采,而多年前那些在穷乡僻壤的儿童,只有在夜晚趴在炕头上或场院里,屏气凝神地听长辈们向他们讲述孙猴子的生动故事,或者缠着父亲给他们买那些廉价的摇猴来把玩。猴子的灵巧、精明、机智、随机应变、猴头猴脑,在儿童们的心灵中容易与其沟通,产生亲切感,这大概是猴子成为玩具的一个重要原因。摇猴所发出的哨音是单调、没有变化的,实在是谈不上音乐之属,乍看起来,似乎像是出土的古代陶埙。然而即便如此,已经足以令那些拥有它的儿童们高兴得如醉如痴了。比较起哨音来,摇猴的形制和彩绘则更能引起儿童的兴趣。大概也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吧,摇猴这种玩具流传的地域非常广泛,而且长盛不衰。

  叫虎也是一种带有响哨的泥玩具,不过,由于老虎身材伟岸,素有兽中之王的称号,所以这种玩具的形制与气质,与瘦小的猴子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叫虎又名“叫头虎”和“皮老虎”。空心的器身也分为两截,中间也是用羊皮或牛皮纸粘贴而成。器身中间置有一个或两个苇哨。虎口的两边留下了两个洞,以便压缩时作为空气进出的通道,催动苇哨发出响声。叫虎的全身用红、绿、黑三种颜色着色彩绘,把一个小老虎威严不可冒犯的神态给活脱脱展现出来。虎出没于林莽之中,是兽中最凶猛者。因此,人类产生了这样的观念:把英勇善战的战士称为“虎将”,把有出息的孩子称作“将门虎子”。虎成为力量的象征,虎也从而具有了镇邪的作用,所以,虎便进入了人们的民俗生活:春节贴的门神和窗花上有虎的形象,枕头上有虎的形象,或干脆就做成了虎头枕、虎头鞋、虎图案的兜肚等等。人们觉得与老虎在一起有一种安全感。

  聂家庄的泥塑摇猴叫虎以及扑灰年画、剪纸俗称“三宝”,曾经给作家莫言的创作以民间文化的影响,他在《蛙》中有具体而微的描写。三十年前,我国还没有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当时笔者也就没有打问这两件喜爱的作品出自哪个传人之手。溯源于明万历年间、至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的聂家庄摇猴叫虎泥塑,如今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保护。现在聂家庄泥塑的国家级传承人聂臣希,已经是第二十一代传人了。我手头的两件聂家庄摇猴叫虎,见证了近三四十年来的中国农村文化史,俗称野史。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种种名目的新式玩具在市场上走俏,而那些不求闻达的农村艺人们却仍然默默耕耘,以自己的方式在“手作”民俗玩具,向一代代的子孙们传递着传统民间文化的精神价值和审美想象。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阔步迈向网络强国”互联网企业微党课

  • 何以模范 | 北疆文化系列专题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