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最后的化妆是服装
——在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二改”研讨会上的发言
李福祥(原总政歌舞团副团长、一级导演)
再次观看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需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就此,我谈几点看法。舞蹈因表达方式、表述方式、呈现样式的特殊,因此修改是极难的,但艺术创作就是不断修改的过程,要坚定地创作,自觉地修改,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
这部舞剧的题材和表现形式、表达方式都具有时代意义。开场第一段,爷爷和孩子背着书包打着伞行走,便是在舞台上对现实主义的巨大批判。这样的编舞,一定是编导在对生活经过深度观察后找到的时代符号。当舞蹈和时代结合起来,舞剧的表达便具有了深刻性。
情感重叠、场景重叠、舞段与舞段重叠、交响式的构成,是这台舞剧的大美,也是编导赵明的赵氏编舞和赵氏舞蹈结构最大的特点。比如,在重叠的空间下,牧民拿着灯寻找龙梅、玉荣,同时红领巾们也在找回当年的精神品质,将时间和空间交融在一起,重叠式地推进情节发展。编剧应该继续将这样的编舞方式发扬光大。同时,我觉得编导还应该建立好自己的特色,坚持自己编舞的长处,去粗取精。
舞段与舞段的衔接应该是无缝的,但是目前看起来有几个舞段并没有很好地缝合起来,衔接需要线性。在音乐上,音量和力量需要控制好,有好几次甚至把我吓到。在舞美上,整体的品质和风格不太统一,草从天上飞下来,这很浪漫、很写意,但羊圈却像真的一样,非常写实——在美学上构成瑕疵;龙梅、玉荣的服装是写实的,小羊的服装却特别浪漫,显得不一致——龙梅、玉荣的服装缺乏设计,是生活中的形象,不是舞剧的服装形象;博克舞的服装、现代小学生的服装,都是生活化、写实化的——我认为,舞剧需要去掉自然主义,服装不是自然拿来,而应该是经过设计的,舞剧最后的化妆是服装。这台戏要打造精品,风格需要统一,要有意识地提升艺术创作的品质和品位。
舞剧最重要的是可观赏性,马舞是这台戏最精彩的部分,首先道具具有写意性,马头、马鞍和人便构成了马。其次,马蹄的动作最具欣赏性。在第二次看演出的过程中,我特别期待马舞赶紧到来。当然,作为一个教学单位创作的舞剧,一部走向精品的作品,表演仍然需要加强,无论是群众演员还是主要演员,都需要从表演上、动作上、动作质量上加强。(光明网记者崔益明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