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人本身,追求人性审美高度
——在话剧《开炉》“二改”研讨会上的发言
陈薪伊(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签约导演、国家一级导演):
我个人非常喜欢这部戏,与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感受。首先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的修改方式很好,我自己很多戏也是由此有了修改机会。其实导演很重视复排,因为原创剧目在初次排练时就是初稿,接触观众之前你并不知道这部戏的成败如何,一部戏由三方共同完成,其中很重要的一方是观众,如果大部分观众都认可的话,这部戏可能就是一部好戏。
我为什么非常喜欢这部戏呢?首先它有可能成为具有人性审美高度的一部戏。人性审美高度是我们一直追求的创作目标,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对党和国家的关注特别强,对人的关注特别弱。而这部剧有强烈的个性,三兄弟、叔叔、老师的女儿,一部戏有五个个性不同的人物,以及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这个基础就构成了它可以成为具有人性审美价值的戏剧,具有人性审美价值的戏剧是人类最高级的戏剧,就是莎士比亚式的戏剧。
其次是特色鲜明的人物设定。剧里有一个没有出场的师傅,这个人物应该加强,我建议将他加在人物表上,用黑框框上,没有演员,永远不出场,但是他控制着局面。这个人物是中国魂,是他的灵魂、思想、传递给下一辈的精神控制着你们的美学高度,所以这个人物也应该再写得细致鲜明一些。
唯一不理想的就是何仲轩角色的刻画,规定情境没有交代清楚,东北和日本的冲突与其他地方抗战一个很大的不同是它已经是满洲帝国,那么这个人物就不应该当成反派去写,要把他的思想、感情和认识写出来,现在简单的把他表面化、图解化了,这是文学上的败笔。我们非常可怕的就是凡是反派就定为反派,在文学创作上没有反派正派的概念,他们都是人,一定要个性化。
我特别喜欢剧中的两个女演员,这也是走向人性审美高度的机会。柳枝一设置进来,老大的心就有地方放了,观众也没有什么遗憾,而且合理合情。
接下来我提几点建议。首先推拉平台的缺点是将舞台调度变得只有横向,舞台没有深度,这是一个大忌讳。推拉平台前后都是幌子,最后一场戏推出一个大火车就有价值了,宁可牺牲深景,最后的火车一定要在现场,现在用的投影力量不足。
关于文学剧本的建议,赵铁锤和陈铁墩两兄弟不要参加地下党组织,完全是自发自觉的。这是革命的浪漫主义理想,也是共产党运动的理想,他们根本没有参加党组织,这样不是更有力量吗?
这就是我的一些建议,谢谢。